目前分類:守護神告訴你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 香檳直到1670 年以前還是以生產紅酒為主!而且汽泡酒並不是法國人發明的,而是英國人,因為工業革命所賜,當時只有英國人有辦法製造足以承受氣壓的玻璃酒瓶。他們把從法國來以木桶裝的葡萄酒和糖重新裝在玻璃瓶中,意外的製造出了汽泡酒。1735 年的畫作,Le Dejeuner d’Huitres,生蠔午餐,是畫有香檳汽泡酒的畫作中,最早的一幅)

 

10個香檳豆知識  

photo credit:https://goo.gl/Rrif4M

 

2. 至於香檳名人排行榜第一位的Dom Perignon 到底有什麼貢獻呢?答案是他發名了「調配」,把不同品種、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園的基酒調配在一起,達到原本冷涼的香檳產區無法達到的複雜度,也是很重要的哦!

招5玩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葡萄酒在歐美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虜獲了不少名人雅士的心,為葡萄酒留下了許多故事名言。不論是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或是名媛貴族,都抵抗不了葡萄酒的魅力。讓我們看看他們如何表達對葡萄酒的愛吧!

 

Il y a plus de philosophie dans une bouteille de vin que dans tous les livres.

Louis Pasteur

一瓶葡萄酒中的學問比所有的書還來得多

路易 巴斯德

文章標籤

招5玩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弟還記得,剛開始接觸葡萄酒的時候,就聽過「自然動力法」這個狂熱到近乎宗教的極端有機農法。在聽過自然動力法大師Nicolas Joly的演講和看過他的著作之後,更覺得他充滿了神秘色彩,難以相信。今天,我們先不談根日或花日對品酒是否真的會有影響,或是在酒桶旁擺塊水晶是否有用,在自然動力法的領域裡,有一個部份是較容易理解且觀察的,那就是礦物質的影響。不過說起礦物質,酒中是否含有礦物香氣和口感,或是這些因素是否是好酒的關鍵,也是到近幾十年才越來越被注重的。要是翻開1950年代的酒評記錄,鮮少會出現「礦物」兩字,但是現在,我敢說要是需要在單寧、酸度、酒精外再添加一個品飲要素,一定是酒中是否有具個性的「礦物」風味。

Picture from :http://www.winewriting.com/2012/05/france-centre-loire-silex-tasting.html  

photo credit: http://goo.gl/cVtIQq

 

礦物質當然來自於土壤,但是要如何才能轉移到葡萄酒中?大致上可以用,一、土壤有能力釋放他所含有的礦物質;二、土壤有能力保有礦物質;三、植株有能力找到並吸收這些礦物質,三點來解釋。首先,土壤組成中必須要有黏土,才能固定住礦物質,因為他的平面矽質結晶構造非常容易吸附礦物質,礦物質若是無法被吸附,就會輕易的降水所沖走。不同的母岩會決定所產生吸附礦物質的能力。有能力產生黏土的母岩包括:所有的石灰岩、板岩、沉積火山岩、雲母大理岩,而礫質土和壤土則無法生成黏土。當然,每種黏土的能力差距很大,從跟自身的重量比1~1000不等。不過,光是有黏土是沒有用的,單純的礦物質仍然非常容易被雨水沖刷走的,唯有在分解成小分子後,與來自腐植質的有機分子結合成有機礦物質複合物,並依附在黏土顆粒上,才能避免降水沖刷。結合成的複合物越大越複雜,抗沖刷的能力也越強。而土壤中的黏土成分,也要經過深層的分析才能得知。不少表面上遍布礫石的葡萄園,深處其實富含了黏土。不論是缺少或是過多的礦物質都會讓植物生病,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因缺鐵而產生的黃葉病。人們常常認為太冷與過多的降雨是這種病的成因,但太過緊密的土壤,或是含鈣量太高(鈣會取代土壤中的鐵)也會造成。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含鐵量極高的紅色石灰質土,即便是土壤中含有很多鐵質,但是因為含鈣量太高,植物仍然無法獲得所需要鐵而生病。

picture from :http://www.vignevin-sudouest.com/publications/fiches-pratiques/chlorose-ferrique.php  

文章標籤

招5玩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的還記得兩年前剛決定要來法國的時候,興奮的對自己說:噢耶!我要去迪士尼樂園玩了!法國耶,葡萄酒的應許之地,愛酒人的天堂!還認為法國人都對自己的葡萄酒如數家珍,喝的都是珍品佳釀,家裡都藏著整個酒窖的老酒。當然,這個想法在我抵達法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消失了…在一般的法國人眼中,葡萄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想大概就像「茶」之於我們一樣吧。阿里山高山烏龍什麼的,大家總是知道幾種「名茶」的稱號,可是真的能名辨其中奧妙之處或是每天都喝冠軍茶的人並不多。我們也有茶藝,用講究的茶具泡所謂的功夫茶。但日常生活中呢?我想多半是拿一般的茶壺,隨手泡杯茶就喝了吧。喝茶包的人則更多。因為茶真正的融入了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是再普通也不過的事了。

螢幕快照 2015-02-20 上午8.36.10  

葡萄酒對法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大部份的法國人,都用著沒切口的高腳杯,喝著一瓶不到五歐元的葡萄酒,也就是「餐酒」,vin de table。這些酒大多柔順清淡,香氣單一,單寧也不多,最重要的功能是佐餐,跟著食物一起大口喝下,不搶走食物的風味是最大的優點。在一般的小餐館,點一杯紅酒跟點一杯可樂其實沒多大區別,甚至常常可樂還比較貴呢!對富有的法國人來說,認真對待葡萄酒的人也不多,即使在米其林三星餐廳,直接用手接觸杯肚,或是堅持要把陳年香檳冰到快變冰沙然後用又細開口又大的笛型杯才喝的人仍然佔了絕大多數。當然,他們也知道波爾多、勃根地,一些級數酒和名莊酒的名字也是叫得出來,也知道1982很了不起,但是喝的人非常少,懂得其中堂奧的人更少。原因很簡單,太貴了!小的曾經拜訪過Cos d’Estournel,他們不諱言的告訴我他們的出口率竟高達95%!一般法國人其實消費不起這些高級酒,而且也認為沒必要喝這種酒,因為葡萄酒是日常飲品,不用花這麼多錢。所以,絕大多數高級酒都以出口為主,像英國、比利時、德國、日本都是高級酒的大戶。

 

對少數懂酒的法國人來說又是如何呢?對他們來說葡萄酒當然是法國最美麗也最重要的文化。他們多半很注重葡萄酒的「個性」,也就是酒是否能鮮明的傳達產區的氣候、土壤,與釀酒師的個人哲學,天、地、人三者缺一不可。這也是為什麼法國人多半不喜歡美國酒,因為他們認為美國酒太過強調「人」,只要靠技術,不論在那一塊土地都可以做出一樣的酒。當然這個想法是有點徧激,不過這裡先不談。也因此,他們所認定的「好酒」,有時候會讓人覺得過於淡薄,跟一般喜歡濃郁口感的消費者不太一樣。

 

招5玩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